-
请问名词、主语和施事的关系?(现代汉语)
施事指的是语义角色(语义关系)。施事表示发出动作、行为的主体。宾语也可以是施事,表示表示动作的发出者,如“羊被狼咬死了”中的宾语“狼”表受事。
-
论奥斯汀的施事话语
20世纪后半期,西方哲学对“语言学的转向”极其关注.奥斯汀作为日常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,开启了对言语行为理论的探索.奥斯汀的施事话语是言语行为理论确立的一个出发点,在此基础上...
-
最新的民事行为效力分类
第一百四十六条 【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的效力】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。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,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。 第一百四十七条 ...
-
言语行为动词告知关系及其语义认知解释
进而把施事行为分为断言行为4。Dirven R 和 Verspoor M 在塞尔的施事行为分类基础上进行认知类型分类后得出三种类型 一是传播与寻求信息的信息性言语行为如断言、 描述 二...
-
关于
主事动元[中图分类号]H146.3[文献标识码]A[文章编号]1003-7365(2008)02-0003-12§0 引言“施事”是语法结构中最基本的语义成分。中国传统语法学的语法分析里常提到施事。最早提到施事的当推...
-
5000字英语教学论文:翻译等值
施事行为—叫妻子为自己准备食物;成事行为—妻子听了他的话,给他拿来了食物。在这三种行为当中,叙事行为本身并不能构成言交际,成事行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,唯有施行为,它与说话人的意图一致,是言语行为理论注的核心。Austin不惜...
-
试从言语行为理论分析“把”字句对话的语境
【摘要】: 本文根据言语行为理论,从对话中的"把"字句的会话语境出发,将其按照施事行为的分类进行归类。分析结果显示,对话中的"把"字句表达的施事行为分布中,表达"指令类"行为的"把...
-
关于“施事”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
他虽未直接用“施事”这个术语,但提到“施者”,指“行”(即“动作行为”)的“发者”,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“施事”。他认为凡动词都有施者:外动字有施有受,内动字则只有“施者”而无“行之所施者”(即“受者”)。根据马建忠的...
-
【doc】施事宾语句的结构类型及动词特点
所谓施事即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行为的制造者,与 此相对应的受事即动作行为的承受者.”施事”可以分为直 接施事和间接施事.直接施事亦即动作行为或活动是由人 或动物等生命实体在无任何外力作用下自主发出并直接影 响,直接涉及...
-
议言语行为理论的诞生和发展
奥斯汀认为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,他实际上同时完成了三种行为:说话行为、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。说话行为是指移动发音器官,发出语音,按照规则将这些语音排成合格的词或句子。说出的内容对说话者...
浏览更多安心,自主掌握个人信息!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只浏览不追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