匿名模糊位置

已将您的地理位置进行模糊化处理,谨防第三方窃取您的位置信息。

综合

影视

购物

  • 古代年龄称谓

    襁褓—— 不满周岁 黄口——本指雏鸟,后比喻幼儿,10岁以下。 总角、孩提——幼年泛称。 垂髫(tiáo)、始龀(chèn)——童年泛称。 幼学——10岁 束发——15岁左右 弱冠——20岁 而立之年——30岁 不惑之年——40岁 知命之年、年逾半百、知非之年、知命之年、艾服之年、大衍之年——50岁 花甲、平头甲子、耳顺之年、杖乡之年——60岁

  • 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

    1、儿童称谓童孺:儿童。 垂髫[tiao]:指儿童。儿童垂发叫髻。垂髫:髫[tiáo],指古代儿童 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。 因而就用“垂髫”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。也有说 财 “垂发”的,意思相同,如《后汉书·吕强传》就有“垂发服戎,功成皓首”句 。垂髫:小孩子头 发扎起来下垂着,指幼年。垂髫:指幼年儿童(又叫“总角”)。垂髫(tiao)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(髫,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)。龆[tiao]:儿童换牙。龆 年:童年。髫

  • 桑榆之年是多少岁什么意思:50岁以上的老人(古代年龄称谓)

    实际上,桑榆之年指的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。这个年龄段包括六十岁、七十岁和八十岁等等。在古代,这个年龄被认为是相当老的年纪,所以才会用桑榆来指代这个阶段。桑榆之年这个说法源自于《魏书·游明根传》。它形象地比喻了夕阳的余晖照在桑树和榆树的树梢上。这个比喻非常贴切,形象地描述了人到了暮年的状态。为什么要选择桑树和榆树呢?主要是因为桑树和榆树一般种植在西方,夕阳的余晖常常照在桑树和榆树的树梢上,这被称为夕阳红。因此,桑榆之年被用来泛指一个人老去的

  • 关于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大全

    9岁九龄:为9岁。 黄口:十岁以下。 指数之年:儿童九岁。 10岁 幼学:十岁。(《礼记?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”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,人们就截取“幼学”二字作为十岁代称。) 9岁 九龄:为9岁。 黄口:十岁以下。 指数之年:儿童九岁。 10岁 幼学:十岁。(《礼记?曲礼上》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”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,人们就截取“幼学”二字作为十岁代称。) 外傅之年:儿童十岁。

  • 我国古代的年龄称谓(文学常识)

    我国古代的年龄称谓(文学常识)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,后比喻幼儿,10岁以下。总角、孩提幼年泛称。垂髫(tio)、始龀(chn)童年泛称。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...

  • 古代年龄称谓

   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,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.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,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. 0岁 孩提: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. 襁褓:未满周岁的婴儿. 2岁 孩提:指...

  •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:古代年龄称谓

    古代年龄称谓,供考生们参考。 1、幼年 2、金钗之年:女子12岁; 3、舞勺:13岁。豆蔻年华:女子13岁; 4、15岁 5、二八:女子16岁;

  •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

    | | 4|8岁|童龀[chèn]、总角|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 映富 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 个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,《说文》 松七名存 中有“男八月生齿、八岁而龀 啊照治举马室 ;女七月生齿、七岁而龀” 的说法。可以看出,孩子 乳牙脱落,长出恒牙,称为...

  • 公考知识:中国古代特定年龄称谓

    ▲ 40岁:不惑(不惑之年): ▲ 50岁:艾,古称五十岁的人为“艾”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五十曰艾。”艾称年老的;半百、知天命、知命之年:知命之年,指五十岁 ▲ 54岁:六九年,即五十四岁。 ▲ 60岁:耳顺、耳顺之年、还历之年、花甲之年均指60岁。花甲: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,从甲起,六十年成一周,错综搭配,六十年周而复始。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。▲ 61岁:还历寿,61岁的寿辰。由于按干支...

  •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,涵盖了一生的智慧

    豆蔻年华(女子13-14岁)豆蔻,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。初夏还不是盛夏,粉白的花刚新新萌发,充满娇俏的灵气。 杜牧 诗云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古代的女孩从12岁开始便可以戴发饰,装扮自己。 从古至今,青春都是一个爱美的年纪。处于这个年龄的女孩,穿着不华丽,眉眼也尚且稚嫩。清秀的面容、灵动的眼神,就是生活给她们最...

为您找到约 1,000,000 条相关结果
上一页45678910111213下一页